供应链领域共享经济新玩法:共享托盘、包装箱共用

从租赁到共享,托盘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变化?

文章来源:企鹅号 – 摩方智享

随着中国物流体系的发展,市场对物流装备的需求愈加迫切。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托盘存量超过11亿,其中用于租赁的0.16亿个,同时带来托盘市场千亿级的市值。预计2025年,中国托盘数量将达到20亿个,其中用于租赁的将在1.5亿。

托盘标准化与循环共用是趋势,当共享的概念进入到这个小角落,托盘共享,将意味着物流行业协作细分愈加精确,企业级协作的效率提升。从租赁到共享,托盘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变化?

为什么选择租赁托盘?

选择托盘租赁服务的客户其实需求都很简单,唯一的需求点无非是“方便、快捷、麻烦少”。“方便”是指随时随地想租就租,想退就退;“快捷”是指起租退租流程简单,送货退货有时效保证;“麻烦少”是指不愿过多牵扯到托盘的维护、赔偿以及送托退托等相关争议大且麻烦多的环节。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我只想租你的托盘用,其他的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相对于购买托盘,租赁的方式能够剩下买托盘的钱,企业可以把钱投向回报更高的主营业务,托盘租赁的支出可以作为成本,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扣除,冲抵所得税。租赁托盘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规模,提高了企业的资产回报水平,展现了企业更高的管理能力。

托盘租赁伴生的是对托盘标准化的推进。建立在标准化托盘基础上的单元化承载和运输,大幅度降低供应链乃至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最直接的潜在利润来源。处在同一个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若能同时使用托盘租赁公司的标准化托盘,除了低碳环保,必将大幅度提升运输、装卸、存储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托盘共享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便利?

作为货运的最小载体,托盘的作用不容小觑。西方发达国家托盘市场几十年的实践说明,租赁托盘是大势所趋,租赁模式也将成为中国精明托盘使用者的最终选择。共享经济的普及为租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让托盘实现循环共享,让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实现最优匹配,充分挖掘托盘的剩余价值及衍生价值,赋予托盘更丰富的生命值。

从租赁到共享,托盘实现了对企业的多方连接,但是敏锐的市场洞悉者发现,依托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附加给托盘更多价值,衍生的价值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物流行业的生态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托盘的循环共用可以跨产业链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合,结合RFID电子标签、GPS、GIS等高新技术应用,最终实现数据的主动传输、对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以及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

托盘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盘踞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国家物流标准化趋势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以托盘、货架等物流装备的标准化为突破口,实现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也会对我国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带来重要意义。

有了RFID标签后的“共享托盘”表示:无所畏惧

作者:RFID创新部落 来源:标签技术 2019-01-10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尽管不长,但共享风潮已延伸至各个领域。在信息化、互联网高度发展下,我国已进入新的智慧物流时代,开放式托盘循环共用平台下的“共享托盘”也应运而生。

RFID标签是如何为共享托盘保驾护航的呢?

01

RFID技术是标准化托盘的身份证

迄今为止,托盘市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依旧很严重:托盘未实现标准化严重阻碍了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发展;托盘的产权和使用权没有剥离,导致托盘无法流转;普遍应用的喷码,需要人工管理,成本过高。所以没有RFID技术的托盘只能作为工具,无法实现单元化价值。

想实现托盘循环共用就需要托盘标准化,而托盘的标准化也是打造标准化物流体系的切入点。这里的标准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理的标准化,包括尺寸、材质等;二是信息的标准化,包括编码格式、数据接口、信息平台等。为托盘贴上RFID标签,就可以为托盘绑定GS1全球唯一编码,每一块托盘就都拥有了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RFID读取的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GS1编码来进行信息对接,为托盘信息化单元打开入口,大大提升了供应链的协同效率,是推进现代化供应链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

02

RFID托盘帮助提升

用户的供应链物流效率

与传统的条码标签和二维码标签对比,RFID标签的优点显而易见。目前还有很多交换式的“共享托盘”没有任何身份信息,导致很多托盘在入库前必须加贴条码标识,这大大降低了物流效率。而带有RFID身份证信息的共享托盘进入下游企业内部的物流供应链后,利用RFID并结合WMS系统,可以简化物流供应链中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RFID托盘主要能提升以下四个环节的物流效率:

1.收货入库环节

当带板运输的货物通过进货口传送带或RFID门禁通道进入仓库时,RFID读写器会扫描托盘上货箱的条码信息,将经过压缩处理的整个托盘货箱信息记录到电子标签中,然后通过计算机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运算出相应的货位,再通过网络系统将存货指令发给叉车车载系统,最后叉车按照要求将货物存放到相应货位。

2.货品出库环节

RFID叉车接到出货指令后,能根据指令在指定货位叉取装载货物的托盘。叉车读写器可识别库位RFID电子标签和托盘RFID电子标签,再次确认托盘货物的准确性后将托盘货物送至出货口或RFID门禁通道,仓库出货门RFID读写器读取托盘标签信息并判断信息是否准确,在校验无误后货品出货。

3.货品库存盘点

在仓库内安装读写器可以实时读取在库货物的标签信息,核对实时盘点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统计的仓储信息是否一致。或者采用手持RFID移动读写设备对仓库内的托盘进行移动扫描,快速盘点货物信息。

4.货物区域定位与转移

仓库内读写器实时读取货物托盘和库存标签信息后,控制中心就能够根据读卡器的网络来判断各个货物的存放区域。在统计仓库使用情况的同时,据此来安排新入库货物的存放位置。

托盘循环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以标准化物流载具为单位,通过RFID技术和云平台提供线下网络,协助企业解决物流成本高,货运效率低等问题,降低企业和社会物流总成本,配合国家实施物流装备标准化战略,推动带托运输,节约社会资源,构建智慧物流新生态。

10.8亿个托盘,也许是B2B共享的好场景 | 36氪机会

36氪 2017-04-28杜暮雨

租赁的核心在于场景是否足够方便以改变消费习惯,以及提供服务的一方是否能算清账。如果满足以上两点且市场空间大,B2B租赁更容易出现兼具成长潜力和壁垒的公司。

共享名义下,风口来的一次比一次迅猛,下一个会是什么呢?

实际上,打车-单车-充电宝,代表着C2C共享到B2C租赁的演变:真正高频、刚需、标准化、供需双边易起量的2C服务已经第一波O2O浪潮中沉淀;到了单车、充电宝,由于供给端不易支配、需要更重的运维与服务,只能以自营驱动。

在C2B与B2C之外,还有B2B租赁。我们认为,租赁的核心在于场景是否足够方便以改变消费习惯,以及提供服务的一方是否能算清账。如果满足以上两点且市场空间大,由于B2B的运维难度、门槛更高,更容易出现兼具成长潜力和壁垒的公司。

据此,我们发现了一个在中国有10亿上下数量的物品——托盘,它与集装箱类似,是物流业的基本单元、被称为现代物流系统中标准的移动地面,而“带托/板运输”则是全球三大联运方式之一。据了解,美国、欧洲、日本商品贸易由托盘运载比例均在80%上下,其中欧洲的租赁渗透率达到25%,而中国只有不到2%、且大部分为单一客户使用的“静态租赁”。

在动态租赁趋势下,托盘共用系统(Pallet Pooling System)——指在托盘标准化基础上,以租赁的方式,并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实现托盘在产业链上下游或不同行业之间循环共用,是典型的B2B共享租赁场景。租赁模式下,企业无需按照订单波峰而储备大量托盘,通过带托运输可以减少装卸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但动态租赁即为公认趋势,为何仍未普及?发展动态租赁需要解决哪些难点?目前市场上的公司是如何做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做了简单的研究,试图展现该行业的现状及趋势。

(下文提及的招商路凯、链通天下、普拉托皆作为访谈对象,为本文提供了素材)

一、中国托盘租赁市场趋势、国外对比

托盘的极致运用是带板运输(带板运输省去货物流通过程中的多次倒板,节约货物装卸成本和运输时间,降低破损风险,加快车辆周转率,提高仓储利用率),中国带板运输近一两年刚起步——目前中国大约有8-11亿个托盘(统计口径不同,经交叉验证耐用托盘应有4-5亿),超过一半以上都在企业内部使用(没有循环起来),造成大量的闲置,中国的带板运输存在不少一次性托盘(规避物权转移难问题)。同时,美国的20亿左右托盘中租赁占比16%、欧洲6亿托盘租赁率25%,中国还只有1.36%(商务部数据为1467.7万片),对物流企业来讲,波峰波谷较多(尤其是电商、零售),由于购买托盘导致闲置率高(通常会有30%),租赁的效率、成本更优,开放型动态租赁(以带板运输为基础)是趋势。

同时,托盘租赁集中度较高,比如集保在美国租赁市场占8成、在欧洲占1/6。因为动态租赁涉及多个地域取送归还、产业链多层客户,体验上具有网络效应。

二、中国推行托盘动态租赁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认为,中国托盘动态租赁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题:

1.中国托盘非标准化状况比较严重(澳大利亚托盘标准化率达90%,日本、韩国等托盘标准化率在40%以上,中国目前仅25.5%),而这是影响托盘租赁的关键要素。标准化不止是托盘规格标准,还有下单方式是整版还是半版、打板高度、收货流程是否有优先通道、谁来负责叉车卸货等。

目前中国的托盘规格标准已经建立(2016年产量2.8亿片,35%符合统一标准),大约百亿(算上维护收益)的市场规模仍能有10-20%的年增长(2010年时中国只有1亿多托盘,近年来成倍增长,按照发达国家的饱和度来看中国应有13亿,根据固定损耗更新每年出货量至少在总量的10%),但落地还需要第三方运营企业来带动,比如欧洲的托盘标准是EPAL协会制定的、市场流转的动态租赁托盘也需要经其认证贴标,回收商和固定的伙伴签协议回收多余托盘、卖出去,EPAL靠认证、二手白板交易收取费用,是较为传统的平台模式,最核心的能力就是输出标准、做公证。

2.利益分配问题。最适合托盘租赁的客户是快消供应链(包括供应商、中转DC、零售终端),因为有闭环、好回收,另外快消品周转快、货值低,对托盘运转效率要求高,周转越高越适合带板运输。在非动态租赁模式下,托盘费用一般由供应商支付,动态运转之后需要零售商开车提货、分拣、存储,而最核心的是要承担归还运费、损耗赔偿,如何让归还网点更密集(同时投入不能太大)、损耗率降低是关键课题。

3.租赁实际成本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动态租赁=短期租赁(所以租金更低),其实动态租赁的trip取决于商品生命周期,实际上企业整体的租赁数量更多,周期是无所谓的。静态、动态都是按天计价,不会有明显的价格差异,所以获客有难度。

一般而言,快消行业将是容易切入的直接市场,在中国有2亿左右的托盘使用量(长期来看应有3-4亿),参照澳大利亚的65%快消租赁渗透率,将有1亿左右租赁托盘的市场空间。对他们而言,二手托盘便宜的只需要20元,因价格转向租赁的动力不足;托盘使用计量复杂,电子设备嵌入也会增加更大成本

不过,人力成本,油价、路桥费、超载罚款上涨都对带板运输有利,现在大客户已经主动要求带板运输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似然总部愿意带,但下游由于需要付费,意愿还有待验证。此外动态模式需要额外收费,比如供应商帮零售商支付45天延迟转移租金(和欧洲一样)。对于快消企业而言,托盘还会占用空间,间接降低装载率。

4.损耗和运费问题。维修损耗率欧洲是25%(以退板数量为基数),中国静态模式维修率25-30%,日本维修率略低一些(因为操作水平高),如何降低损耗、降低维修成本很关键。另外,运费甚至会超过租赁价格,比如快消品1个月周转周期,一年运费需要40块,但租金只有30-50元;如何用更轻的模式让网点足够密集,以便用更低的成本进行异地回收,是降低运费的核心。

此外,由于中国部分大城市的商贸流量不均衡现象,会出现只有托盘流入、缺乏流出的情况,这就造成托盘无法就地继续出租,需要托盘“空返”至异地,这部分属于低效支出。

三、 典型玩家分析——集保、路凯、链通天下、普拉托

1.集保(CHEP)

集保是全球最大的托盘和物流周转箱共用租赁服务提供方,所属于布兰堡集团,集团市值151.77亿美元,其73.9%的收入都来自托盘&集装箱租赁。

该公司在全球一共有4.6亿片(业务主要在澳大利亚)托盘,年收入约40亿美元(营业利润率14%,),在亚洲只有2200万片,其中中国有300-400万片每年的增长,只占市场1%左右(进入中国十年)。

除了本地化运营不足之外,有人认为集保中国的不成功主要在于使用塑料托盘时没有掌控供应链,托盘品控出现了问题,加上塑料托盘不好维修(不像木头拆成条重新组装即可),消耗了较大的成本。

有专家认为,由于集保所收的赔偿费较高,当客户租约到期、发现丢损超过免赔率后,会选择继续加大租赁量,但不退回原有的损耗托盘,以避免赔偿费用。可见高损耗和高赔偿费对客户而言体验较差。

2.路凯

路凯2010年被招商集团40亿港币(企业价值)收购时,中国区只有30万片托盘租赁,目前有750万块木托盘在流转(每年200万片),23个营运中心(主要职能是收发、分拣、喷漆、维修等),在中国托盘租赁市占率60%,刚刚盈亏平衡。现在有1500家客户,前20大客户占比不到60%,五年前是前十名80%;而路凯澳洲前20客户只占30%。

集保和陆凯的租金较低(每天1毛钱左右),而且主要是木托盘产品、容易损耗(在美国集保35-40%托盘都需要维修),所以业务主要是静态租赁。不过路凯陆凯已经大力推行动态租赁,他们认为动态模式下更利于路凯向中小企业进行市场渗透和推广,一旦动态起来就和沃尔玛成千的供应商流转起来,而且主要靠供应商赚钱。

这两家巨头近一两年开始在中国推广动态租赁, 路凯由于被招商收购更具本土化优势,官方称已有二百万片左右托盘处于动态使用(但都是物理上动态、只是交换而非转移,商务上没有动态),用户带托盘运输至下游企业或渠道商处.将托盘带货物转交给下游企业时,支付一定的托盘转移费,下游企业可享有一定的免费使用托盘的天数,但如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返还托盘给上游用户,下游企业需要按照超出的天数支付租赁费。不过交接方造成损坏后要承担赔偿费。另外,其网点目前全部直营、复制成本高,暂时还不容易异地回收。总的来讲,损耗、维修和运输成本是推行动态租赁较大的难题。

3.链通天下

链通天下脱胎于创业公司“天下大白”,目前是托盘共享平台+物联网模式。创始人 2000年开始在昆山生产木托盘(每年产能20-40万块),08-09年加入中物联托盘委,10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MBA念物流管理研究托盘公用系统,11年到全亚供应链任总裁、负责租赁业务,14年任中国智能物流包装副总裁。

其理念可类比为EPAL的升级版,在定标准、发认证执照之外,引入了托盘银行的概念(本质是融资租赁、交易撮合),平台除了信息撮合,也做登记、认定新旧程度做担保、卖出回购。在其开放式托盘循环模式下,企业能够如存取款般存取托盘。

平台将参与其中的提供周转托盘的厂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用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最终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转。拿到了普洛斯、深国际的仓储合作资源做托盘存放(相当于网点),由第三方物流负责回收配送、托盘生产企业做维修。

该公司主要盈利模式是来自卖出回购,动态买卖,平台客户A买到托盘后运到异地就地售卖给平台客户B,平台进行抽成。根据托盘的损耗情况,平台需要分级定价,此后其试图加入RFID、区块链技术来让托盘认证更有公正性,提高交易效率。

4.普拉托科技

普拉托的模式可概括为“随借随还,异地归还,上门服务,担当责任”,解决托盘租赁不灵活的问题。前期用雅琪(战略投资人)的产能(还能用它做维修),做B2C租赁,运转起来以后走融资租赁+收益权转让(相当于ABS)轻资产模式,更容易复制。

该公司董事长是雅琪集团副总裁(经营40余年的香港公司、托盘年销售额1.2亿,属于吹塑托盘里最大的之一);CEO漆文星曾在中国银行信贷和平安ABS工作5年。

其模式的几个关键点是——

1. 和城市之星合作,用其网点做配送、回收,实现多网点覆盖(是异地归还的核心),付给他们一定的费用,同时这种模式对物流公司自身内需、客户也都有利。

2.普拉托提供清算系统,损坏由普拉托承担,规避交接难、利益分配的问题。

3.运用雅琪的模块化+塑料托盘生产技术, 塑料托盘可折旧3-6年(木托盘折旧1年)、模块化则更易维修,同时有毛收益率40%-50%的回收价值,不过其生产成本较木托盘高出一倍,效率需要验证。

该公司于2017年年3月正式成立公司,最近获得来自快消及流通企业的50万片托盘解决方案订单。 初期其以大客户为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其对上下游企业的控制力,打通整个流程,实现连锁营销。其收费模式是按月付租,1000片以上的客户,10%以上的保证金,1000片以下的,100%保证金。

普拉托未来希望用融资租赁+收益权转让来解决重资产生产问题,同时需要验证调拨和闲置率对财务模型是否成立的影响。

四、小结

共享经济一旦应用到物流行业,就面临重服务、获客难、理念落后等问题,由于B2B的属性、回本周期较长,托盘动态租赁很难有爆发式增长,且需要重资产投入。但其一旦普及,将会影响大量物流人作业的习惯、提高运输效率,是自动化、机械化的基础,同时还具有重新定义货物单位的意义(比如集装箱单位TEU),这一变化迟早都要发生。

智能物流包装企业“箱箱共用” 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2019年08月28日11:52 中国经济网

2019年8月28日,全球领先的智能物流包装循环及共用平台“箱箱共用”(公司名“鸿研物流”)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投资由中美绿色基金领投,领中资本持续跟投。

“箱箱共用”是全球领先的运用物联网技术推动物流包装循环共用的平台型企业 ,创始团队及核心骨干均深耕行业多年,在物流包装设计、工程、制造有着丰富的经验。公司一直致力于将大数据、云构架、算法等技术与硬件设计制造及运营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整套物流包装行业的智慧化物联网管理体系,推动全社会在物流包装上的循环及共用,最大限度降低一次性物流包装物所带来的危害和浪费。

如今,“箱箱共用”已在全国部署了近200个服务网点,就近服务于散装液体、生鲜果蔬、邮政快递、鲜花、冷链、及汽车配件等六大行业用户的取箱及还箱需求。此外,平台还向用户开放空满箱分布、利用率、周转天数、丢损率分析等各类数据,方便用户实时查看货物运送的状态。当包装物移动路径偏离时,“箱箱共用”可以实时发出警示,提供用户及时关注和干预。

作为本轮投资的领投方,中美绿色基金CEO白波表示,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驱动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产业升级换代和绿色投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此背景下,传统行业越来越走向数据化,智能化,服务化和金融化,箱箱共用就是物流包装行业的典型案例。

“箱箱共用的智能物流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对箱体资产实时进行数据管理和智能租赁运营,还可以用优质先进的可循环包装代替以往的一次性工业包装,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白波说,我们在物流包装行业做了周密而详尽的行研,发现箱箱共用的精细化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和数字化平台能力都是最扎实的,非常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

中美绿色基金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绿色能源与节能、绿色制造与环保、绿色消费与服务、绿色出行与物流四大核心领域的投资布局,成为市场上绿色股权投资的标杆。

“箱箱共用”的天使轮投资人,且持续跟投的领中资本创始合伙人黄岩表示:“产业互联网属于门槛和壁垒双高领域,不仅要求创始团队具备扎实而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还要有快速学习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所以,产业互联网不是为现在入场的参与者而准备的,是为十年前就觉醒的,并且持续投入的创业者准备的。我们一路见证了箱箱共用的成长,坚信其一定能成为中国循环物流包装领域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公司B+轮投资方漕河泾创业中心总经理赖浩锋表示:“箱箱共用是创业中心孵化毕业企业,我们很高兴看到公司在漕河泾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投贷联动以及资源对接的助力下,发展蒸蒸日上。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箱箱共用的理念与之非常匹配。同时,有了物联网体系的助力,公司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赖浩锋说,园区将继续关注箱箱共用,持续不断地提供各方面支持与帮助。”

实际上,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一直是政府和市场各方努力的方向。据国家标准委介绍,国内现有生产企业二十余万家,涉及产品种类数以万计,然而超过80%的企业以生产传统包装产品为主。由于缺乏绿色化先进技术以及绿色包装意识,包装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各个地方都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大对快递绿色包装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投入,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看来,在数字化时代,箱箱共用秉持无界理念,不仅要突破行业边界,持续为各细分领域定制专属包装方案,更要突破技术边界,将目光延伸到包装之外,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重新定义“包装”。

“包装是一种新型智能终端,它贯穿了供应链各环节,并可以精准获取与存储海量数据,而这些恰恰是AI背后的关键基础,我们正基于此逐步推进用户从孤岛供应链转为跨组织、跨领域的协同供应链。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包装云平台的深度开发与建设上,提升智能包装嵌入到用户供应链全过程的粘性,从而推动用户从包装中挖掘供应链大数据的意识,让平台成为用户获得供应链实时AI决策意见的重要途径,推动企业用户朝着AI化组织发展的进程。”廖清新说。

箱箱共用:一次性物流包装终结者

搜狐2018-04-26 13:42每天商业视界

用循环包装技术及模式代替一次性物流包装方式已是全球共识,但放眼全球,能真正实现物流包装与物联网技术融合,通过数字化连接,输出包装共享服务的平台化企业,却是凤毛麟角。箱箱共用正是在大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深厚的产业基础,跨界融合了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快速成长,其一路历程让全球业界眼前一亮。

物流包装业的新物种:箱箱共用

箱箱共用首创智能化物流包装共用平台,在业内被看作是引发物流包装变革的创新模式,自推出后就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订单量呈几何式增长。平台上线六个月以来,箱箱共用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订单量超过100万箱,用户遍布生鲜超市、快消品、汽车制造及化工等领域,与沃尔玛超市、欧莱雅、阿里巴巴集团生鲜事业部、物美超市、长城汽车、陕西重卡、清美食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长期服务协议。值得一提的是,箱箱共用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同样增长强劲,日本、南非、欧美等地订单不断,市场供不应求。

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研发能力做支撑。箱箱共用将“创新”视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分重视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每年投入巨资对产品进行升级和创新。目前箱箱共用在上海松江、台州及嘉兴建有三个智能化无人工厂和物联网融合研究中心,现有员工总数超过300人,其中包括60余名设计工程团队及30余名物联网IoT软硬件开发团队。并且,箱箱共用在全球范围内累计申请并注册的原创专利技术超过350项,在可循环物流包装物(RTP)行业居世界首位。

箱箱共用的研发实力和成果得到业界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上海市最具投资价值五十强、高新技术企业、“四新”企业、上海市专利试点、科技“小巨人”等荣誉。

箱箱共用不仅赢得了客户青睐、行业认可,还受到资本的高度关注,分别于2014年9月及2016年5月累计融资超亿元,并于2017年8月完成单笔超亿元的融资,前腾讯CTO熊明华在C轮融资完成后,正式出任箱箱共用董事。

在各方助力之下,箱箱共用正快速突破和扩张,努力成长为全球智能化物流包装领域的领军企业,并立志成为世界级的智能化物流包装共用平台。

大转型时代引发物流行业诸多挑战

中国处在一个发展变革的大时代,正由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环保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调整结构,优化发展模式,努力提升质量和效率,物流包装领域同样如此。当前,一次性物流包装被广泛应用在生鲜食品、工业及消费品、散装原辅料等领域,而随着瓦楞纸、塑料、木材等包装材料价格的逐年攀升,使本就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再添压力;此外,一次性包装大多难以降解再生,大量工业废弃物和垃圾由此产生,由于回收机制不健全,导致脆弱的生态不堪重负。如何从改善物流包装着手,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基于对成本、效率和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用循环包装技术及模式代替一次性物流包装已成为业界共识。不过,在由传统模式向可循环物流包装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三大挑战:

1.一次性投资压力:可循环包装的购买价格高于瓦楞纸箱等一次性包装物,而随着时间推移和规模化应用,整体费用将明显降低。然而企业必须在使用初期对包装箱进行大量投资,还需负担额外的运输成本,并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控制系统。这种“甜蜜的负担”,是许多企业不愿使用可循环物流包装的一大原因。

2.周转率低下:传统的租赁模式,诸多原因导致周转效率低下。例如,由于上下游用户间的信息不透明,即使箱子已经腾空,但上下游用户都无法实时掌握空箱数据及位置信息,也无法采取任何收箱行动;部分下游用户在未经上游企业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挪用空箱资源;下游用户始终没有优化周转率的动力,上游发箱者始终处于被动的一方。这种低效的租赁模式导致平均年度周转率都在5次以下。

3.存在数据盲区:在传统的物流包装流转过程中,用户无法实时掌握包装物当下的位置信息,也无从知晓被使用或空闲的状态信息,这些数据盲区导致了每年高达20%的丢失率。为了掌握物流包装的信息,一些企业使用人工盘点的方式进行管理,收效甚微,且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

箱箱共用全面破解物流包装之难题

种种因素制约着可循环物流包装模式和技术的发展,箱箱共用意识到仅靠单一维度的努力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数字化升级。

经过多年努力,箱箱共用不仅将有源RFID、低功耗蓝牙BLE、蜂窝通讯M2M及NB-IoT等技术完美融入了RTP结构及工艺技术中;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向企业用户提供可循环智能包装租赁服务;利用覆盖全国百公里范围内服务网点,通过技术平台实现空箱就近收发,随租随还。可以说,箱箱共用开启了一个物流包装的智能化新时代。

箱箱共用作为智能化RTP领域领军企业,基于10余年行业认知,产品覆盖散装液体包装的IBC系列,食品和生鲜包装的FMCG系列,以及汽车零配件系列三大类。可帮助企业降低物流包装资本投入;减少物流环节,优化供应链;精简物流管理,降低管理费用。

(箱箱共用运用三大领域)

随心用:就近收发,随用随还

企业客户在箱箱共用APP中下单,系统会自动推荐离客户最近的箱箱共用服务大仓网点获取物流包装物,然后按照占用的时间计费。客户的下游企业用完箱子后,系统会实时报告空箱数据和位置,系统自动推荐一个离空箱位置最近的收箱大仓作为物流包装物归还的网点。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如一旦偏离正常的运行路径或出现被盗的情况,系统会及时向客户发出异常报告,可规避上述风险。

慧循环:物流包装从此成为IT系统的关键角色

箱箱共用始终坚信智能化的物流包装是供应链流动过程中最佳的数据采集器。通过将货物ID和包装物进行绑定,采集卡车或司机的GPS信息,或者采集箱内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等信息,从而实现了对货物和运输安全的监控。

从RTP“场外”资源共享,到上游供应商“场内”箱货管理,到运输途中箱货监控,再到下游供应商“场内”箱货管理,整个供应链过程的四个环节的数据无缝衔接,不仅提供面向企业的物流包装物的共享服务,更是推动场内箱货的精细化及智能化管理。

箱箱共用跨界创新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箱箱共用的成功运转,不仅有赖于背后强大的服务团队,更是因为基于智能化物流包装的基因和独特的物联网、互联网思维。目前,箱箱共用不断跨界创新,正努力进化为物流包装领域的智能化专家,众多企业客户因此受益。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面向未来的企业都要在硬件、软件及服务上进行跨界创新。正如箱箱共用CEO廖清新所说“箱箱共用不仅要跨技术边界,还要跨国界、跨文化的谋求合作并解决社会问题。

来源:二掌柜000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网、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侵权,请您立即联系本站删除(邮箱:info@chacheku.cn)

(0)
上一篇 2020年1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